我大概是落在時代末端的倒數幾名吧.這條中坑古道早在2008/12就已經被藍天大隊整理出來.2015/10聯合探勘隊也來清過一次.這中間風風火火的好些年,這會兒我才來.好在這種路的保鮮期都是十年起跳的,今兒個我還有幸能在野薑花香放送中走進它的優雅.
0833 從雙溪威惠廟起步.往回沿雙柑公路(北42)走。
經錦城橋.
經崩山坑岔路。取右續行。
經厚雨農莊。
經水泥橋(無名).
經礦坑口。在[雙柑幹177支17]電信桿對面。
0845 經一水泥橋(無名).過橋後右側就是崩山坑古道入口。路口有淡蘭官版指標與步道地圖,右往[登山口(往泰平)]。
要是沿崩山坑產道往前續行50m就有個建於辛亥年間的聚和宮,給漆的紅通通的.上次去看過了今天就pass.
直接在此右轉,經防牛欄進入崩山坑古道。
古道的最前段是沿著柑腳溪一層一層上的廢棄梯田,很平緩.之後沿溪行就有點陡度也濕滑.如果可選擇,上行比下行好.
經石橋.
0856 經古厝。還是進去打聲招呼.
0942~0945 經大埤岔空地。前往[大埤古道 雙溪小築 三叉坑],左往[東山(外柑腳山)無量佛寺 平水站]。崩山坑古道的乾濕度在此分野.此後的路乾爽多了.小休後往前續行。
1006~1008 經柑腳山岔。右上褪污釘牌寫右往[柑腳城山30分 柑腳山],直前往[風口鞍部 料角坑 虎豹潭],來路[東山 三叉坑 大埤 崩山坑 柑腳].
要往柑腳山,這裡右轉陡上是一種走法.再往前到風口鞍部處取右岔(往右後繞)緩上是另一種走法.第一走法(此處)理論上比較順,現場布條多路跡也清,而且地圖上沒有這條路更讓人想試.那就在此右轉上.
1019 遇Y岔.右往[柑腳城山]但不知多遠.左往[柑腳山].往左續行.
1024 經風口鞍部岔一.前往[柑腳山5分],左往[風口鞍部 東柑腳山 崩山古道],來路[下坑山 威惠廟].往前續行.
1028~1031 ▲柑腳山H615m.二等三角點No.1150.旁邊還有個雙溪水源保護區界石.這山頭現下是給一圈林給裹著,不好想像它貴為二等的氣勢.樹上釘牌寫前往[柑腳山腰古道 黃德公 北42 21K].繼續往前.
1039 經風口鞍部岔二.前往[平雙公路 北42 北豹子廚山],左後往[風口越嶺鞍部 約50分]就是從風口鞍部緩上過來的路.我們往右前續行.
1051 又遇左岔.左往[舊電桿路 保成坑 料角坑 憨仔坑 泰平]應該就是從保成坑古道出保成坑10號後右側的路(=2019/8/10 10:35路口).右往[北42 21k 雙溪坪林區界 北豹子廚山].來路[柑腳山 山腰古道 風口鞍部].取右續行.
這段古道路況很好,寬大好走.
1108 左側有個半廢的路跡往[憨仔坑古道 料角坑34 35號]但地圖上沒有這條線.
往前半分鐘右側即黃德公.
(回拍)
再往前幾十步就接上北42,左轉續行.
1111 馬路右側有捷徑入口,可省去前面的髮夾彎.右轉上,挺陡的.
1116 穿出回到北42上.往右續行.
半分鐘後就看到雙溪坪林區界的大茶壺,在20.5k處.在大茶壺後方的林子裡有條山徑不知往那兒.往前續行.
1123 馬路右側有個登山口,有布條沒釘牌.地圖上此處有條灰線通往北豹子廚山.想來試試,就算走錯再退回也不遠.所以就取右上.
1127 遇Y岔.這兒就有釘牌,左往[北豹子廚 約10分],取左續行.
這段路都有路跡.但草很密要撥游前進.
1135 ▲北豹子廚山(憨仔坑山)H627m,有圖根點.小空地整理的還不錯,來人應該很多.根據地圖,此處的續行方向還是一條灰線,但現場看不出路跡,大家應該都還是原路來回.我們也原路退回.
1145 回到北42上.取右續行.
1150 經20k里程標示.
1157 經右岔.右側反光標上有布條,水泥連續壁上有破損釘牌.右上往[中坑頭土地公 枋山坑].右轉進.
1201 產道左側有土徑入口,在大樹下.釘牌寫前往[中坑古道],左往[中坑頭土地公 枋山坑山],來路[北42 北豹子廚山].該是放飯時間,就在這樹蔭下午休.
1306 起步.這時我們還沒分辨出路標寫[中坑古道]或[中坑頭土地公]有什麼差別.以為兩者都說同一件事,因為釘牌寫前往中坑古道就呆呆沿產道往裡續行.
這產道又寬又清,自然就無疑的暢快往前走,沒看地圖.但在臉上敷到蜘蛛面膜時我才覺得有異.因為剛才在大茶壺附近有遇到從中坑古道走過來的一小隊.他們一小時前才走過中坑古道,照理中坑古道上不該有蜘蛛面膜的.所以有蜘蛛網的這裡應該就不是中坑古道.所以我才看地圖.
果然我們已經位在軌跡外.而且地圖上根本沒有畫出這產道.看看應該是官版新整理的路線,可能可以直切到中坑古道上.但就pass中坑頭土地公.所以我們在13:14決定原路折返.
1320 回到12:01大樹岔路口.取右進土徑.
1325 遇Y岔.右往[中坑頭 枋山坑山],左往[闊瀨 越嶺保甲路 北42 16.5k],來路[北42 19k廢棄產道 北豹子廚山].取右續行.
1331 經石棚有應媽.往前續行.
1332~1339 抵中坑頭鞍部土地公四岔路.右往[登山口(柑腳)2600m]即中坑古道.左往[登山口(闊瀨)3000m]為枋山坑古道(見2019/10/5記錄),可順經枋山坑崙.直行則不在官版路線範圍內,往枋山坑山(見2020/6/27記錄).
這鞍部空地中有兩層弧狀駁坎,旁邊有鑛務課No.675三角點以及方向碑.這顆漂亮的方向碑四面分別刻有[大正元年八月五日][西石碇行][北頂雙溪行][南往闊瀨行].
近竹林角落處(左前)有建於大正十一年的福安宮(=水頭土地公).
取右循鋪石階梯下.
1344 落腳到廢產道上,就是剛才13:06繼續直行過來的路.這裡的標示就多了,左往[中坑古道 中坑橋 盤山坑],來路[中坑頭土地公 百年方向碑].
醬就懂了.喜歡走彈性土路的,就從大樹岔路左轉,經中坑頭土地公再下來接中坑古道.喜歡走乾淨產道的,就一路沿產道走到這.可以左上階梯看一下土地公鞍部或者直接取右往中坑古道去.
1403 過水.
1406過防牛欄.
過牛欄之後有Y岔,布條都在左上,取左上去看古厝.
1408~1410 經古厝.好大一戶人家.
古厝前就一片廢棄梯田留下的草坪.穿越草坪往下.與剛才的右路接上.左轉續下.
1413 經釘牌,前往[中坑古道東西線岔路 內盤山坑古道],來路[中坑頭鞍部 枋山坑山 左右兩線十分後(之後破損)].往前續行.
1415 經Y岔.右下往[中坑古道右線 西 中坑橋].左上往[中坑古道東線 內盤山坑古道].取右續行.
1420 穿越草地.
1430~1436 經更大一戶古厝,周圍繞著梯田空地.邊角上石臼有水源.很棒的野餐地點.
1440 古道開始臨溪而行.右下方有個水潭.
1442 過水.改走溪右岸.
沿途經過無照管的柚子園,又是果兒碩碩的.
再經幾片大草坪.
途中有不少農用岔路,要跟著布條走.
1451~1257 終於見著了石拱橋.這是我看過的古橋中最Q版的,像一根根手指餅乾堆疊而成.別說我這種橋控,在網路上這橋的詢問度超高.算是中坑古道的亮點.親眼見著它,我超興奮超興奮的,有像那次跟萬芳本人握手合照的感覺.就算散場了,我內心小劇場還是餘波盪漾.
過橋後不久的右側有條岔路.看地圖應該是往中坑東山,但路跡不明顯.
1504 經青蛙石.
1506 過青蛙石不久路分岔.左右路幅都很寬也都有布條.我們先取左走水左岸.
走一小段後發現右岸那條路上有[中坑古道]石柱.所以我們在15:07折返回Y岔.
1509 回到Y岔.取左往下續行.
半分鐘後遇攔沙壩.踏壩頂過水.
1511 經中坑古道石柱.
1516 遇溪,過水.對岸上有防牛欄.防牛欄的左側有從剛才青蛙石左路接過來路.
上對岸後,在防牛欄邊有淡蘭官版指標.右往[威惠廟2900m],來路[中坑頭小土地公廟2600m].往右續行.
1521 經工寮(事實上是休閒用搭棚).像是地主自家人在戲水烤肉.
1527 先經一個像哨亭的紅磚建物.一分鐘後右後有條石板大路併入.在兩路併合處有[中坑尾土地公(=水頭土地公)].再往前有廢棄的門柱.可見以前的規模有多大.
再往前半分鐘就有一座橋.
我一直在找Tony前輩說的在入口附近的古橋.很難跟這個聯想一塊兒.十一年的變化會這麼大嗎…
過橋後再往外出.
1534~1537 經中坑橋.還是這個才是古橋翻新?
這兒有官版淡蘭指標.前往[威惠廟1800m].之後接上盤山坑產業道路.
1543 遇岔路.右轉過橋.
1547併入北42.右後為續行的北42往坪林.
1549 經公車780[下坑口]站牌,在28.5k處.
1556 經29k里程標.往前50m就有公車780[上坑口]站牌.
1600 經左岔往[長源里四鄰],往上內平林的方向.今天取直續行.
1613 返抵威惠廟.
威惠廟的洗手間正在整修,期間就只能靠小藍讓大家方便.
但在派出所朝向涼亭的壁邊有洗手台(不確定水源).旁邊也有蓄雨水桶有拉水管可洗鞋很貼心(雖然裝設的目的應該與山友無干).
更衣後,雨滴滴答答的落下來.
暑氣將盡,起風了.要把我的心抓緊,要不然就因為太開心要飛走了.
【參考】
l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(630) [台北雙溪 中坑古道]2008/9/26
l Roger與楊咩登山園地[新北市雙溪 威惠廟連走下坑山 柑腳山 北豹子廚山 北豹子廚北稜 中坑東山 中坑古道左線出中坑橋]2016/05/2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