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 am still and wait in the silence

來說說《灣生回家》


我第一個認識叫台生的人是我高中的教官.那時我每周平均會翻牆翹學兩次.教官看起來很兇,我總是遠遠注意他以確保不會被他抓到.所以都沒被抓到過,所以他到底兇不兇我不知道.之後,符合心理學視網膜效應的,我注意到那一輩的好多[台生].宋台生趙台生楚台生王台生一大堆.都是外省二代,戰亂時代的遺物.

最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.灣生? 除了台生還有灣生? 我孤陋寡聞也得承認,趕快回家用功就好.於是我就把這書一起借回家了.

上周六開始讀.這書第一內頁就妙了.
有張打字小紙條工整的貼在第一內頁上『本書因為著者身分造假,及部分內容有爭議.請讀者閱讀時能自行辨識求證』.我第一次看到圖書館藏書上有這種官方的加註(通常都是沒公德心的亂塗亂寫).於是我更想繼續看.

我們先把造假跟捏造的道德性放一邊.單把這書當仿歷史小說來聊一聊.

靜夜裡,這本300多頁我連續看了兩遍.
看第一遍時,我哭得唏哩嘩啦,腿上抱的棉被都被我眼淚擦濕一片.不過我感動不是因為這些灣生口口聲聲說他們有多愛台灣,只是因為他們經歷過的生離死別。想幾十年前,中國人台灣人華人(現在太泛政治化,都不知道該怎麼叫才會人人滿意.反正就是我們這些黑頭髮黃皮膚黑眼珠的)才經過更慘烈的生離死別.我爹一輩子戎馬倥傯,到死都沒再見到故鄉親人.那些孤老一生的比我爹更可憐.
 看第二遍的時候,情緒褪去了,腦袋清楚多了.我是越看越不開心.開始看出那些濫情字詞背後生在骨子裡的自恃自大.

在據台初期,總督府為了開發台灣東部而引進賀田組.賀田組獲得19,822公頃開墾權.嘿嘿,一下就拿下東部全部可開墾土地的54%.這麼不費力地掠奪,怎麼會不覺得台灣很可愛.有警務與火炮彈藥撐腰,要土地有土地,要奴工有奴工,要殺就殺要打就打,誰不愛當殖民者?

又說了移民天真的以為安居下來,這裡就是故鄉.誰知一場戰爭,日本無條件投降.國民政府接收台灣.一只財產清冊,便在一個月內將所有吉野村的日本移民和灣生全部遣返.他們只能帶著幾套衣服,輕薄的床單被褥和一千日圓等簡單行李歸鄉
我又嘿嘿了.說的真的好天真.
憑什麼掠奪者以為能在掠奪的國家裡安居下來?
憑什麼掠奪者能以為能把掠奪的土地當故鄉?
是誰發動的戰爭? 是誰該為無條件投降負責?
掠奪者不僅活命還有衣服床單被褥跟1000元零用金.要不要看看被日軍鎮壓過的那一片焦土?
雖然我不贊成冤冤相報.但以德報怨真的要有很大的勇氣.

清水半平(第一批官營移民+吉野村第三四任村長)在他所著吉野村回顧錄書裡寫我這輩子最光榮的日子是在當村長時,帶領著吉野村民一起邁向全台最具規模的模範村.但這輩子最遺憾最無法原諒自己的是我幫國民政府欺騙我的同胞』.《灣生回家》裡寫「因為他相信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所說的話,你們這些移民是農業開拓的功勞者.別擔心,就比照以前在這邊永住下來吧.他把這席話告訴村民.還想出挽留的對策,也因此害得許多村民在慌亂中被遣返回日
我又忍不住要嘿嘿嘿了.
第一,清水跟陳儀的對話令人存疑,欠缺史料支持.
第二,清水自我美化成農業開拓的功勞者.那些原居於島上的原住民客民閩民不會自己開拓嗎? 被硬改成別人的模式就叫被開拓?

這批日人引揚歸鄉後被安置在一個名叫台灣村的偏遠山區,我們像得了瘟疫的棄民.被遠遠地排除在外.這是一塊蠻荒之地,沒有金錢補助,沒有任何規劃」「他們上下船前必須先接受疫苗注射以及噴藥消毒.而在日本沒有家的引揚者 必須先度過三個月港口收容人生.暫時被安置在臨時搭建的碼頭收容所.附近也有孤兒院養老院和療養所.由於當時醫療缺乏,療養所裡進來的幾乎都是肺結核患者.因此進去療養所的人常常是沒法子出來的.所以還附設了墓園,方便直接火化安葬
看看這文化多扭曲.皇民不僅想消彌這世界上所有蠻夷人種,連待過蠻夷之地的同文同種同胞都要鄙棄.誰來幫這個民族洗洗腦啊.
而且,皇民本土還有孤兒院養老院療養所墓園,算一等一的了.中國跟台灣有多少地方是直接被掃蕩後滅村,什麼都不麻煩了.

真討厭.討厭那些挑起戰爭的人.

不過,我也同情那些灣生.我也是另一類灣生.
我不是自己從哪裡移民到台灣的,是被生在台灣的.
我爹娘個人也不是帶著搶奪別人土地的想法到台灣的,是戰爭中漂流過來的.
這兩代努力活著,從陽春麵一碗1塊錢,活到現在一碗45.也好些年了.
我不知道怎樣叫愛台灣.至少在我同學拼命想出國賺美金想辦法到美國生孩子時,我覺得拿台灣護照是理所當然.
可是有些人說,要把中國豬趕回去.罵的人比被罵的人還生氣,奇怪.
要留要走我都可以.只要是一片和平淨土,只要跟我親愛的人在一起就好.其他都無所謂.


書看完了.來看作者,她的故事更多.Google一下就一把.
灣生回家作者 承認捏造身世
台女扮日裔 作品屢獲獎「欺騙感情」

後來這書也不再版,在市流通的數量也很少了.
這樣看來,我能讀到這一本奇妙的書,真是奇妙.




2018.09.10補記】

今天看到台灣光華雜誌當期的一篇遊記報導《花蓮懷舊之旅-縱谷騎行木建築群》.有些移民村的記述.(https://www.taiwan-panorama.com/Articles/Details?Guid=9e79ba13-93d4-4378-8fb8-b9edbb10b97b&CatId=5




2020.03.30補記】
偶然看到一個日本youtuber, Iku老師/Ikulaoshi, 2020/3/26發布的影片.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ikulaoshi/videos/1376979075846431/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